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说明

按照《预算法》、《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》和《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现将2021年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部门预算公开如下:

一、基本情况

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74年,隶属于甘肃省教育厅,学校位于武威市, 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、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。学校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、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、甘肃省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,武威市、金昌市中小企业培训基地,武威市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。学校加入了“甘肃建筑职教集团”、 “甘肃省机电职教集团”、“武威市职教集团”等9个职教集团。学校办学实力雄厚、师资队伍一流、教学设施完善、校园文化氛围浓厚。学校曾被评为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农业系统成人教育先进集体”、“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。

现有教职工151人,其中:在编人员97人(编制105人),聘请教师26人,后勤人员28人。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78人。开设机电技术、数控技术、焊接技术、电气技术应用、建筑工程施工、汽车运用与维修、中餐烹饪管理、会计、学前教育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16个专业。

二、办学特色

(一)坚持党的领导,发挥党建引领作用。

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作用,以党的建设总揽学校发展全局,推进学校事业新发展新进步。围绕这一思路,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,为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提供了强大政治保障和动力。学校1个党支部被省教育厅党组评为“先进基层党支部”,4个党支部被省教育厅机关工委评为“先进基层党支部”,9名教师党员和5名党务工作者被省教育厅党组、武威市委、省教育厅机关工委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和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。

(二)办学方向明确,办学形式多样。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。确立了面向社会、教书育人、从严治校的办学指导思想,树立了“一切为学生成人成才和就业着想”的办学理念,形成了“求真务实、开拓创新、团结进取”的良好校风。办学形式长短结合,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,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。建校以来,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2万多名,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员2万多人次。2020年招生1100多人,培训2000多人,目前在校学生2500多人。

(三)专业特色鲜明,专业设置合理。建校以来,学校积极贯彻“面向区域经济需求,以点带面,重点突破,全面推进”的专业建设思路。围绕甘肃现代制造、建筑、信息、旅游服务、商贸物流、新能源等热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,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。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、汽车运用与维修、计算机应用等16个专业,拓宽了专业覆盖面,提高了办学的适应性。坚持走特色、质量、内涵发展道路,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。有3个专业被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骨干重点专业,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系统先进集体,被甘肃省委、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毕业生就业安置先进单位。

(四)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学生职业能力。近年来,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,各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,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,对学校各重点骨干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,将1+X证书制度试点课程纳入课程体系,形成了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在校内持续开展了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,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更加完善,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。

(五)教学模式灵活,课程结构合理。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,改革课程设置,更新课程内容,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,突出技能培养,提高了教学质量。各重点专业通过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、进行岗位能力分析,构建了符合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的专业课程体系,并开发了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。学校6个专业被教育厅批准开展1+X证书制度试点,学校积极对接国家认定的培训评价组织推行试点工作,开展面向各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,实现了毕业生“双证”、“多证”融通培养教育模式。

(六)师资结构合理,教学团队一流。学校实施“名师工程”,大力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,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和教学能力培训,学科(专业)带头人在行业、区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,专业教师中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到50%以上,教师队伍专兼结合、结构合理。教学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、甘肃省劳动模范1人、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4人,全省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37人次,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,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,1个团队获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,全省教师技能大赛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0人次、班主任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1个、三等奖1个。

(七)管理制度规范,文化氛围浓厚。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,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。实行民主管理、校务公开制度,内部管理制度健全,各岗位职责明确。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,形成了良好的学风、教风、校风,营造了内涵丰富的育人环境。严格规范的养成教育,美丽洁净的校园环境,生动活泼的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,使学校文化特色更加鲜明,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高。近三年,学生在甘肃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中成绩突出,获一等奖50人次。学校被评为甘肃省德育示范学校,被武威市评为市级文明校园。

(八)行业特色显明,服务中小企业。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和《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实施以来,学校依托骨干重点专业的优质资源,发挥“甘肃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”的职能作用,提高学校服务区域内中小企业、小微企业、民营经济的能力,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能力培训。近三年为社会、中小企业完成建筑、信息、汽修、会计等专业技能人才考证、培训服务6000多人。学校曾被武威市委、市政府评为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”、“市级文明单位”。

二、学校收支总体情况

(一)收入预算

2021年我校收入预算2975.47万元(详见部门预算公开表1,2),其中:当年财政拨款收入2975.47万元,比2020年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增加659.02万元,增长22.15%,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职人员增加、学校近两年扩招,学生人数不断增加,学校拨入的基本支出经费增加,财政拨入专项经费增加。当年财政拨款收入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。

(二)支出预算

2021年我校支出预算2975.47万元(详见部门预算公开表3),主要包括:

1.教育支出2621.37万元;

2.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0.5万元;

3.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8.68万元;

4.住房保障支出84.92万元;

三、学校一般公共预算情况

(二)项目支出2021年我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65.47万元(详见部门预算公开表6,7),具体安排情况如下:

(一)基本支出

2021年基本支出1732.97万元,比2020年预算增加113.32万元,增长7%,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扩招,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基本支出增加。

2021年项目支出1132.5万元,比2020年预算增加453.5万元,增加了62.48%%

四、学校“三公”经费、培训费、会议费拨款预算情况:

1.因公出国(境)费用0万元,

2.公务接待费3万元,比2020年预算减少7万元,下降70%,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厉行节约,从严控制公务接待的批次和人次。

3.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,主要原因是公务用车整改。

4.培训费6万元,比2020年预算减少4万元,下降40%,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“紧日子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,从严控制培训的批次和人次。

5.会议费1万元,学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“紧日子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,从严控制会议数量、时间和规模。

五、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

(一)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

2021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安排的支出。

(二)非税收入情况

2021年计划征收110万元。

(三)政府采购情况

2021年年初,学校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1126万元,其中:政府采购货物预算1126万元。

(四)国有资产占用情况

2021年学校现有固定资产净值为8183.28万元。

六、预算绩效管理情况

(一)2020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

2021年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财务处认真研究202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的相关工作,并决定评价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,从部门管理、履职效益、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。2020年度自评项目3个,涉及财政资金731.79万元。从绩效评价情况看,项目总体立项规范、绩效目标明确、预算编制合理、资金到位及时、预算执行率较高;项目实施单位建立了相应的业务、财务监控措施,有效保障了资金使用安全、项目管理规范。

(二)2021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情况

2021年甘肃理工中等专业学校2个预算支出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,涉及财政支出1132.52万元。

七、名词解释

1.“三公”经费:包括因公出国(境)费、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。因公出国(境)费,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(境)的住宿费、旅费、伙食补助费、杂费、培训费等支出。公务接待费,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(含外宾接待)支出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,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、燃料费、维修费、过路过桥费、保险费、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,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,包括领导干部专车、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。

2.会议费:反映单位在会议期间按规定开支的住宿费、伙食费、会议室租金、交通费、文件印刷费、医药费等支出。

3.培训费:反映除因公出国(境)培训费以外的各类培训支出。

4.教育支出:反映政府教育事务支出。具体包括:教育管理事务、普通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、广播电视教育、留学教育、特殊教育、进修及培训、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、其他教育支出。

5.科学技术支出:反映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。具体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事务支出、基础研究支出、应用研究支出、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、科技条件与服务支出、科技交流与合作支出等。

6.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:反映政府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。

7.卫生健康支出:反映政府卫生健康方面的支出。

8.住房保障支出:集中反映政府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。

9.转移性支出:反映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以及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拨支出。


附件: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表.xlsx

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.xlsx